大肠杆菌蛋白表达

大肠杆菌蛋白表达系统介绍

E.coli Protein Expression

大肠杆菌(Escherichia coli),又名大肠埃希氏菌,为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。大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,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胃肠道/尿道等多种组织器官感染。大肠杆菌属于大肠菌型厌氧革兰氏阴性细菌,通常存在于生物肠道中。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是无害的,但某些血清型可导致宿主严重食物中毒。

大肠杆菌的发展促使了1982年首个生物技术产品Humulin®(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)的诞生。E.coli具有生长快速、基因操作方便、重组蛋白合成速度快等优点,也存在一些固有障碍,如密码子使用偏好、缺乏翻译后修饰(Post-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,PTM)、易形成包涵体

1.大肠杆菌蛋白表达元件

1.1 表达质粒

质粒(plasmid), 是指在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之外,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。质粒与染色体最大的区别是,质粒不是细胞生存所需,染色体则是细胞必须的。大部分质粒都是环状分子,存在许多细菌及酵母等生物中。

Important

完整的质粒载体必须具有复制起点,启动子,插入的目的基因,筛选标记和终止子。

pUC19

pUC19–最基础的扩增质粒

按照载体(质粒)的功能,可以分为下面表中不同的表达载体

类别 特点 常用载体例子
普通表达载体 高效表达目标蛋白,但不带特殊标签,需后续纯化优化 pUC 系列(较少用于表达)、部分早期 pET 载体
标签融合表达载体 与标签蛋白融合,便于纯化或检测 pET-28a(His-tag)、pGEX-4T-1(GST-tag)、pMAL-c2X(MBP-tag)
分泌表达载体 含有信号肽,可将蛋白分泌到胞外或周质 pET-22b(OmpA 信号肽)、pASK-IBA 系列
可溶性增强载体 融合高溶解性标签,减少包涵体形成 pMAL 系列(MBP)、pCold 系列(低温表达)、pET-SUMO
诱导型表达载体 需特定诱导剂启动表达,便于控制毒性蛋白表达 pET 系列(IPTG诱导)、pBAD 系列(L-阿拉伯糖诱导)

质粒元件

如何快速读懂一个质粒包含的信息,质粒元件的解析是必不可少的,每个质粒都是不同的功能的元件组合而成的

  1. 复制起点(Origin of Replication, Ori)

1.2 表达宿主菌

2. 大肠杆菌表达原理